追尋紅色記憶,點亮思政課堂——人文素養系教師引領紅色文化進校園
追尋紅色記憶,點亮思政課堂
——人文素養系教師引領紅色文化進校園
喜訊:在廣州市屬技工院校“打卡紅色基地,傳承紅色基因”微視頻比賽中,由我系蔣敏老師和楊金嬌老師帶領的隊伍,分別榮獲二等獎和三等獎。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推進會重要講話精神,弘揚優良的革命傳統,人文素養系精心策劃并準備了“打卡紅色基地,傳承紅色基因”主題社會實踐活動暨微視頻比賽。經評選,蔣敏老師指導學生龍文飛、謝昕希、龐精宇的參賽作品《紅色記憶·傳承之光——探訪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榮獲二等獎,楊金嬌老師指導學生魏嘉琪的參賽作品《“打卡紅色基地,傳承紅色基因”——阮海天故居》榮獲三等獎。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對紅色文化的深入探索,更是一次對青年學生思政教育方式的創新實踐。
在蔣敏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走進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這座承載著厚重革命歷史的紅色地標。作為大革命時期培養農民運動干部的重要基地,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曾孕育出一大批英勇無畏的革命戰士。在講解員的詳細解說下,同學們深入了解了農講所的創辦背景、學員們在革命斗爭中的英勇表現,以及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各自獨特的歷史故事。蔣敏老師指導拍攝的微視頻《紅色記憶·傳承之光——探訪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猶如一扇穿越時空的窗,生動而深刻地再現了那段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展現了革命先輩們對崇高理想的執著追求和永不磨滅的紅色精神。這部作品不僅讓觀眾仿佛親身置身于那段歷史之中,深刻體會到革命先烈的英勇與擔當,更激發了廣大青年學子內心的共鳴,呼喚他們走進這片神圣的革命土地,傾聽歷史的回響,感受紅色力量的震撼與偉大。
(圖1 《紅色記憶·傳承之光——探訪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拍攝)
與此同時,楊金嬌老師指導拍攝的微視頻《“打卡紅色基地,傳承紅色基因”——阮海天故居》也備受矚目。阮海天故居不僅是阮海天曾經生活與奮斗的地方,更是紅色教育的重要基地。故居以阮海天參加抗日革命史料為依托,共分為五個部分進行展示,包括重建增城黨組織、建立人民抗日武裝、仙村狙擊戰、開展江北和廣州東郊外圍游擊戰爭以及轉移增北和北撤山東等。每個部分都通過豐富的史料、圖文并茂的展示,以及生動的解說,讓觀眾深切感受到阮海天先生的英勇無畏與堅定信念。通過紅色打卡視頻的形式緬懷革命先烈,激勵青年學子要珍惜和平,篤學不倦,精進技能,懷揣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共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圖2 《“打卡紅色基地,傳承紅色基因”——阮海天故居》拍攝)
此次活動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還在學生們的心靈深處種下了傳承紅色文化的種子。學生們紛紛表示,在親自參與視頻拍攝與制作的過程中,他們深刻體驗到了紅色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深遠意義,對阮海天等革命先烈所展現出的英勇事跡有了更為直觀且深刻的感悟。這一經歷不僅磨礪了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激發了創新思維,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對歷史的深切敬意以及對未來肩負重任的使命感。
紅色基因,作為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寶貴精神財富,是鞭策我們砥礪前行、不懈奮斗的強大精神支柱。人文素養系將持續深化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與利用,不斷創新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讓紅色文化在校園內深深扎根,不斷點亮思政課堂。
供稿:人文素養系 蔣敏、楊金嬌